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2012年度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研究”已经完成,并于近日获得结题。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喜迎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根据校党委的工作部署,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主题,开展了2012年度科研立项工作。本项目由我校物理学院教学秘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冀同志主持。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并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校教育环节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研究”课题从三个方面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在高校中传播的主要方式和路径。
一、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其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一般的学科教育不同,首先,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育而言,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还具有带有国家印记的阶级性,它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使命是带有一定政治背景的。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一种信仰教育,它最终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和学习,使受教者成为充分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而在高等教育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要与高校的校园环境相契合,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相契合,做到合规律性、目的性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及其所要面临的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新的理论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科学的价值体系基础。作为一种科学的前沿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传播和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推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面对文化全球化传播和网络信息时代等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的传播也必须方法创新化、途径多样化、方式科学化。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传播的主要途径
根据当前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及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的具体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中的传播主要通过这样几条途径:1、以理论体系化课程教育为主体,创新教学方式。2、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3、扩展新媒体传播途径,占领思想传播新阵地。4、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性与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以本课题成果为基础,王冀同志撰写的相关论文作为杂志首稿发表在《教师》杂志2013年5月(总173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