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根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去”的有益探索
评《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话题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关注度的提升,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界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全世界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中国,探寻中国崛起背后的秘密。一时间,“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提法层出不穷,“中国读本”成为各国畅销书籍排行榜上的常客。然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虽然热闹非凡,众说纷纭,但基本上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远不能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貌和本质。一些人试图将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生搬硬套到中国头上,武断地为中国贴上“国家资本主义”、“市场列宁主义”等标签;“挺中派”乐观地高嚷“当中国统治世界”,“倒中派”则喃喃着“脆弱的超级大国”;即便是像基辛格、傅高义这样对中国了解比较深入、立场也相对客观的知名学者,其对中国的“全面解读”与“深入洞见”也大多停留在器物和政策层面,对于支撑起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家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思想根基或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政治思想中心自居,对其他类型的文明缺乏尊重和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完整体系,内涵十分丰富深刻,不但外国人理解起来有困难,就连国内许多民众都懵懵懂懂;三是我们的思想家和理论工作者在“自我推销”的意识、经验和水平等方面,似乎也有需要向中国企业家学习的地方。怎样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去”,如何将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国制造”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付梓的这套中英文双版本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作出了一次有益探索。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的作者赵智奎先生是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部原主任、研究员,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研究,著作颇丰。赵智奎不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致力于理论的大众化工作。他所写作和主编的著作中既有《邓小平社会发展战略》、《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这样的学术专著,也不乏《邓小平理论青年读本》、《“三个代表”青年读本》等普及读物。赵智奎还长期积极参与理论问题国内国际交流研讨,对中西方政治思想理论框架和国际社会各种“中国观”十分熟悉。由他执笔向外国学者和民众阐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是再合适不过。
在本书中,作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知识产权”开始讲起,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外交等各领域主要内容和特征,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在提供权威解读的同时,作者还正本清源,回应了国际社会一些常见误解和疑虑。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回应了外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不同观点;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的介绍,促进外界增进对我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发展目标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阐述,回应了外界所谓“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曲解和谬论;通过展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和决心,积极化解外界关于中国“国强必霸”的忧虑。
如果只是做到上述这些,那么本书也足以胜任一本优秀的适合国内大众读者的理论普及读物。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通过本书积极探索理论“走出去”的办法和规律,不仅同步推出了英文版本,在写作手法上也有一些别具匠心的设计。
一是采用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解析框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有浩繁的著作和诸多经典提法,而作者独辟蹊径,采用了外国学者的常用的“5W1H”分析法,通过回答六个问题,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图景——五个W,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原意和提出者,以及提出时间、场合和原因;一个H,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大特征。这五个W和一个H构成了本书的基本论述框架,便于国外读者理解和接受。
二是章节设计合理,针对性强。作者通过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大特征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从中抽象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无论是十大特征还是四个问题,任何一点单列出来,都值得学术界、理论界深入研究和探讨,而作者深入浅出地对上述问题作了通俗易懂的阐述。对于普通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而言,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起点出发,逐步构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认知;对于有志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国学者,也可以通过阅读此书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是充分考虑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语言习惯。虽然本书的写作主要目的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关切,但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讲经论道,而是在宏观上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又从不同侧面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微观图景。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调研经历和国际交流经验,夹叙夹议地普及相关知识,摆事实,谈体会,论述深刻而简单明了。在对一些复杂理论问题的处理上,作者清晰地梳理出脉络即点到为止,既将读者“引进了门”,又避免了连篇累牍地引经据典消弭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全书信息量大,却张弛有度,可读性强。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根据实践检验结果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道路、理论和制度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带着深刻的中国烙印。令人遗憾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解释权却一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舆论中的形象始终是模糊不清、支离破碎甚至扭曲错乱的。中国想要真正完成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软实力的提升是重要一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去”,是中国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来自国内国际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各种理论思想激烈碰撞。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去”,不仅可以促进国际社会认识、了解进而认同、尊重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为我国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还有助于打破西方在发展领域的话语霸权,为世界其他国家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借鉴。赵智奎先生这本《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释和宣传中国的理论思想做出了有益探索,相信在更多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理论“走出去”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形成新的助力。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去”研讨会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英文)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网络编辑:嘉扉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3-4-14 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