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心简介组织机构学术动态学术交流下载中心
 
 
 
 
理论热点
 
孟鸿、张记国:传统廉政文化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价值
2014-01-03 11:44  

【摘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和内涵,其启示价值是:以廉为本、敬德保民的执政理念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节用尚俭、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崇孝尚廉、公平正义的执政环境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条件,践廉于行、勤政律己的执政行为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外显结果。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环境,执政行为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合理挖掘并汲取这些资源,对于建设廉洁政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廉政文化,是指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积淀形成的关于廉洁从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我国传统廉政文化总体可以划分为理念、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我国古代治国理政、为官从政、个人修养的核心脉络。本文基于这四个层次,对传统廉政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其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价值。

  

一、以廉为本、敬德保民的执政理念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传统廉政文化在理念层面包含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认知、理念和价值观等,以廉为本、敬德保民是传统廉政文化的核心。据《晏子春秋》记载:“廉者,政之本也”,意即清正廉洁是为政的根本。孔子认为:“政者,正也。子帅已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强调为官者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管子把廉政提高到国家危亡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也。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陈文贞公廷敬事略》也记载:“贪廉者治理之大纲”。意思是说贪腐和廉洁问题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官吏廉洁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怎样做到廉洁执政呢?一是敬德保民。周公认为,保民是立政和实施领导的物质前提。他说:“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尚书·康诰》),强调统治者要以民为镜,勤于政事,为百姓作出道德典范。二是以廉为志。《礼记·乐记》记载:“廉以立志”。志向是否高洁雅致,决定了其行为是否廉洁。因此,为官者要化廉于心,把廉洁作为一种崇高志向和价值追求,才能达至最高的人生境界。三是见得思利。孔子曾指出“君子有九思”,其一即“见得思利”,即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应该以廉为尺,思考自己是否应当得到。要做到“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臣轨·廉洁章》)。长此以往,才能“以廉树威”,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上述理念告诉我们,执政党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才能提高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意即执政意识,指的是党的执政宗旨和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对党执政理念的启示是:首先,树立以廉为本的执政意识。以廉为本是执政之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形式,大力弘扬传统廉政文化中以廉为本的执政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以修身为本,做到“内省”、“慎独”。唯如此,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勤政务实,清白做人。其次,树立敬德保民的公仆意识。群众路线是执政之基。借鉴传统廉政文化中的亲民、保民思想,就要求全党同志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再次,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借鉴传统廉政文化中的以廉为本、民为邦本思想,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能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前提下,坚持从组织上、作风上、政治上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的执政安全,确保人民利益的安全。

  

二、节用尚俭、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

  

传统廉政文化在制度层面包含促进公职人员廉政行为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及法规等。这些制度并未形成独立的制度体系,而是体现在相关的各项具体制度中。具体如:一是廉政政策。主要包括“节用”政策、“慎刑”政策以及“救济”政策等。以秦汉时期的禁抑奢侈政策为例,统治者常常“明申旧令,禁奢侈”。据《汉书·哀帝纪》中记载,“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意即为政者要躬行节俭、以身作则,执政地位才能永固。如果官吏的生活享受超过了制度的规定,将会受到惩处。汉武帝时,曾经“闭城门大搜”,搜索查办那些“逾法度而奢侈者”。二是官吏选拔任用制度。主要包括西周的“六廉”制度、秦汉时期的官吏“试守”制度、汉代的察举孝廉制度、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以及宋代的官吏任职回避制度等。以“六廉”制度为例,据《周礼·天官》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善”,是指廉洁并且道德品格高尚。“廉能”,是廉洁并且有才华。“廉敬”,是廉洁并且恭敬端肃。“廉正”,是廉洁并且行为端正。“廉法”,是廉洁并且办事有法度。“廉辨”,是廉洁并且明辨是非曲直、美丑善恶。可见,周朝把“六廉”作为考核官员的一般标准。三是官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官吏考课、奖惩、升降等方面的规定。例如,秦汉的上计考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于每年年终将境内的各种有关情况汇集中央政府,书面呈上,用于考核。考课的结果,排列出“殿”、“最”等名次,高第者赏,下第者罚,从而有效激励官吏奉公守法。四是法律制度。廉政的根本途径在于法治,“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韩非子·六反》)。早在汉文帝时法律就规定,官吏“受赇枉法”与“监守自盗”同,处以“弃市”,即死刑。西晋的《违制律》,是专门用以惩治官吏犯罪的刑律。该律规定:“诸不敬,违仪失式,及犯罪为公为私,赃入身不入身,皆随事轻重取法,以例求其名也”。唐朝的《唐律疏议》,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提出了防惩结合的廉政措施。明朝的《大明律》对官吏贪赃枉法犯罪的处罚更为严厉,该法规定:官吏贪赃枉法至八十贯者,绞。监守自盗至四十贯者,绞。官员恐吓取财,准盗窃罪加一等。

  

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制度规定对党的执政方式的改进有一定借鉴作用。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的途径、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它是执政理念的体现和反映。借鉴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制度经验,党的执政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首先,建立完善的廉政制度体系。传统廉政制度虽未形成独立的体系,然而相对比较完整,在当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廉政制度还存在着设计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借鉴传统,立足现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廉政制度体系。立法、行政、司法、审计等各级职能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对于已经形成的制度,就要严格遵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只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源头上消除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的可能性。

  

其次,建立“以廉为首”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廉为首”,就是注重干部的廉德,并把它纳入到干部的选拔和考核中,作为干部任命、考核的根本依据。具体说来,在干部选拔方面,要建立人才选拔制度,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从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道德品质考量的做法,转变为“以廉为首”的干部选拔制度,把那些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的人纳入到干部队伍。在干部考核方面,可以建立一套“以廉为首”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可操作化的考核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干部作出奖惩或升降,坚决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的发生。

  

再次,建立完备的廉政法规体系。我国当前的廉政法规存在着法制不全、法典不明、法网不严等问题,导致党行使权力的法律依据不足。传统廉政文化注重法制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加强廉政立法,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可以针对公职人员行使权力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制定《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法》,有效规制公职人员廉洁从政;针对近年来群众举报现象凸显而又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制定《公民举报法》,规范举报程序和方法并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针对财产申报主体范围过窄、财产申报范围不完整、不公开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公开法》,有效监督公职人员阳光行政,等等。同时,要加大腐败成本,使得党内那些贪腐分子在利益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

  

三、崇孝尚廉、公平正义的执政环境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条件

  

传统廉政文化在物质层面包含体现廉洁意识、能影响反腐倡廉效果的职能机构、实地场所、设备设施、技术手段和其他实物等。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保留着丰富的物质性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第一,监察机构。中国古代有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这些机构初创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监察机构的设置分为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监察机构,并构成自上而下的监察系统,监察机构处于相对独立于行政机构的地位,两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实现了行政权和监察权的分离。中央最高的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职,担负着监察朝廷百官、监察地方高级官吏、管理地方监察机构等方面的职责;地方政府的监察机构中的监察职官主要有郡监、刺史、督邮和廷掾〔1〕(P66-71)。监察官员地位高、职权大,实行上下垂直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约束,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的设立,置官吏的权力行使于监察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之下,为防范和惩治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古建筑。中国文明千年不断,文物建筑数不清。比如乐清市有一处千年古迹叫“孝廉洞”,原是南宋孝廉钱尧卿少年为父守墓的窑庐,近远皆知。由于钱尧卿知名度很高,时人提及乐清必曰钱孝廉,因而成为地方的代名词。他72岁亡故,郡宁孙懋命部属为他建祠让后人祭祀;并褒彰其住地街口村为“孝廉里”,安葬的坭岙山为“孝廉山”。再如“孝廉石”、“孝子寺”等历史遗址,同样都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所有这些实物资源值得保护和深入挖掘,可以作为廉政教育的基地。第三,古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有关廉政文化的古书不胜枚举。比如《尚书》、《周礼》、《晏子春秋》、《礼记》、《官箴》等古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和廉洁有关的文字,这都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珍贵典籍。

  

除了这些主要的物质形式外,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物质层还包括以廉政为主题的民歌、民谣、诗赋、小说、绘画、雕塑、戏剧等民间艺术,以廉政为主题的廉事、廉对、廉谣、廉谚等格言警句等。这些物质资源构成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物质瑰宝,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社会中传播和强化了廉政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思想体系,推动着整个社会廉洁氛围的形成。

  

传统廉政文化蕴含的丰富的物质性资源为我党执政环境的打造提供了下列启示:

  

首先,建立统一的反腐败机构。反腐败机构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保障。当前我国反腐败机构政出多门,机构过多,内部权力过于分散,不够集中。党、政、司法系统都设立了反腐败机构,出现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甚至冲突的现状。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监察机构启示我们,要对各个反腐败机构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独立、权威、专门的反腐败机构。这个机构直属最高领导层,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垂直独立,不受党政部门干预,才能使得反腐败工作有效开展,增强公众对反腐败的信心。

  

其次,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具有形象、直观、教育意义深远等特点,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孝廉洞”、“孝廉石”等历史遗址,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廉政建设的见证。因此,大力挖掘历史遗迹,在此基础上建立廉政教育基地,以视频、文字、图片、展板等形式展现教育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感悟历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可喜的是,2010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的第一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就有“韩愈勤政廉政教育基地”,对于弘扬清风正气,教育后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创作丰富的廉政文化产品。廉政文化产品是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展现,能够很好地营造社会氛围、引导社会舆论。因此,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众化的、切中时弊的、与时俱进的廉政文化产品,包括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歌曲等,大胆讴歌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弘扬时代新风尚,传递时代正能量,用优秀的廉政文化产品主导社会价值观。

  

四、践廉于行、勤政律己的执政行为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外显结果

  

传统廉政文化的行为层面包含公职人员秉持廉洁理念而在为政、治国以及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如工作方式、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传统廉政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行思想。据《盐铁论》记载:“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即是说为官者要身体力行,做廉洁的表率。明朝钱琦说:“居官者,公则自廉。”意思是说当官的人,做事情的时候保持公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廉洁。所以,为官者公平办事,公平执法,不偏不倚,是廉洁的重要行为方式。想要教育官员廉洁,必须先让他们做到行为节俭。可见,廉政文化不仅是一种认知,更强调一种行为方式,正如古人所讲“践廉于行”。为官者只有身先士卒,做事正派,才能实现廉洁执政,建设廉洁政治。中国古代这种重视行为的实践理性哲学,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首先,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公生明,廉生威,俭生信”,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薄一波曾说:“我觉得‘三反’斗争经验中最可贵的一条,就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腐败现象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和巨大的决心和魄力,真正做到了从高级干部抓起,敢于碰硬,从严治党”。〔2〕(P157)邓小平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3〕(P177)江泽民指出:“为什么目前党内不正之风比较严重,而且难以消除呢?这同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不率先垂范,反而带头搞不正之风,或者随波逐流有很大关系。”〔4〕(P100)各级领导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机关多大,职位多高,都要把自己当成人民的服务员,而不能养尊处优、声色犬马。要始终谨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手中的权力,看作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只有公私分明,秉公办事,不多住一寸房,不多拿一分钱,才能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现阶段“三公消费”居高不下,人民群众意见很大,这种不节俭的行为必须要得到节制。

  

其次,公职人员要克勤克俭、严格自律。“成由俭,败由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警醒作用。增强节俭意识,领导干部心中就筑起了防治腐化堕落的第一道防线。无数案例证明,很多“贪官”落马首先是由心里对金钱、物欲的迷失而引起的。广大公职人员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勤克俭、自省自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华青.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理论探索》2013年第5期
发布时间: 2013-12-17 17:34:10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